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德國。。逃票人生。。

 德國。。逃票人生。。


前情提要:德國人懶,所以驗票機都懶得設,進出站,上下車都不用刷卡驗票,相信人性,查票人生(罰款60歐起步)

①小菜一直不懂,有49歐月票(每天不到2歐)隨意搭公共交通了,怎麼每天都還是有逃票的人,都想賭一把嗎?

②搭了1個多月公共交通工具,第1回遇上查票員帶2個保全保護的,小菜這條線有特別刺激危險的考驗嗎?

③歐洲人其實很自由自在,我行我素,不太遵守交通規則的,身為路人的小菜只能說要自己多加注意出行安全,不是綠燈就能走(闖紅燈很多),也不是紅燈就停下來(小菜腿短常走一半就綠變紅,要趕緊跑)

謎之音:
❶歐洲人大概只有1種場景會守交通和買票規則。。那就是有小孩在場時。。違規還會有正義魔人在街上破口大罵

❷49歐月票,建議手機下載MVV-app (慕尼黑交通),存放手機上供查票使用即可

❸德國交通工具誤點,取消是很平常的事,請保持旅行冷靜莫生氣,拿出DB 或google 查查替代交通方式

FB圖文版:

2023年10月30日 星期一

寫給有要來"德國 3大文明地標"的朋友參考~~

 寫給有要來"德國 3大文明地標"的朋友參考~~


1. 德國 3大文明地標(參考 wiki 名稱說明)
①科隆主教座堂(德語: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也稱科隆大教堂
②路德城維滕貝格(德語:Lutherstadt Wittenberg),通稱維滕貝格(Wittenberg),或稱維滕堡大教堂
③紐倫堡審判(英語:Nuremberg Trials,德語:Nürnberger Prozesse,或稱紐倫堡大審)

2.紐倫堡審判 交通:
①DB ICE 1等座:從慕尼黑Munich(München) Hbf → Nuremberg,約 67~70分;或從萊比錫Leipzig Hbf → Nuremberg,約 80~84分
②49歐月票:從Nuremberg 換乘 U1 → Bärenschanze + 步行 → Nuremberg Trials ,約 14~16分

3.紐倫堡審判 故事( 參考得到app 林楚方 文明地標30講 & 世界這麼大,帶你去看看):
二戰結束後,在這間屋子裡,人類文明邁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步:用審判,而不是復仇的方式,懲罰戰敗者。

①小法庭裡的世紀大審判
紐倫堡是一個位於德國中南部的小城,二戰結束後,在這裡對納粹頭目進行了世紀大審判。這裡曾經是納粹起家的地方,希特勒的精神大本營,二戰前,納粹黨每年都會在這裡舉行盛大的宣傳集會。而且,德國那部剝奪德國猶太人公民權的《紐倫堡法案》,也是在紐倫堡宣佈的。

當年的審判法庭,今天還在紐倫堡市中心。法庭在一棟四層小樓裡,小樓是典型的德國紅色屋頂,沒有太多裝飾。這樣的建築在紐倫堡比比皆是。

我們重點要看的,是600號審判室。在這裡,不但完成了對二戰 24名最重量級的戰犯,包括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戈林、納粹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等人的審判。而且這次清算,因為堅持程式正義,成為人類現代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雖然紐倫堡審判這麼重要,但審判法庭並不是一般人想像的大禮堂,莊嚴恢弘。甚至今天看,法官、員警、被告、證人、各個語種的同聲傳譯,還有各國的媒體記者,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這間屋子簡直有點小。

房間基本保留了當年裝飾,但格局已經和審判的時候不一樣了。你能看到一面牆的正中央,掛著一個黑色的十字架,骨瘦如柴的基督象徵了人類遭受的苦難。不過,當年審判納粹時沒有十字架,這個位置掛著一塊白色的幕布,法庭通過幻燈展示指控納粹的證據。

你在網上很容易看到紐倫堡審判的歷史照片,從這些黑白照片以及當時留下的紀錄片看,法庭氣氛嚴肅。被告看上去大多很消沉,但都配有辯護律師,律師坐在戰犯前面,律師對面是審判席。

審判持續了10個月,1946年9月30日,法官宣讀了長達250頁的判決書,有12名戰犯被判處絞刑。不過,就在行刑前一夜,戈林吞下秘藏的氰化物膠囊自殺了,實際執行絞刑的只有11個人。

②審判面臨的挑戰
你肯定聽過一句話,“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句話出自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古代社會復仇就是用這種方式,你用什麼手段攻擊,我就用什麼手段進行回擊懲罰。

但這要說的紐倫堡審判,我關注的重點不是審判結果,不在於對多少名戰爭罪犯處以了極刑,而是整整 10個月的艱難審判過程。

二戰之後,在歐洲,民間已經開始了原始復仇。比如:
.大量德國女性,被盟軍士兵,當著親屬的面輪奸、羞辱。
.有些東歐國家,戰爭期間和納粹配合的人,上到領導人,下到普通百姓,有時候不經審判就被處死。
.在法國,被佔領期間和德國軍人發生關係的女人,甚至被遊街、剃光頭,接受各種羞辱。

可以說,當時歐洲很多地方幾乎陷入叢林時代。

那盟軍上層是怎麼想的呢?我看過一段資料,戰爭結束之前,蘇、美、英三國領導人就討論過將來怎麼懲罰戰犯的問題。史達林主張,要槍斃5萬名德國軍官,邱吉爾提議,納粹頭子直接處決,沒有什麼好審判的。你看,兩個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國家,領導人在這件事上想法出奇地一致。而且他們的策略,跟原始的血親復仇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美國提出了另外的解決思路,主張用法律手段,通過審判的方式處理戰犯。這還真是個新鮮事。

因為過去人類的歷史上,戰爭之後,戰勝國總是著眼于跟戰敗國要求賠償,討價還價。遠的不說,就拿德國人自己來說,1871年,普法戰爭後,德國逼著法國人賠款50億法郎,還要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一戰結束,輪到德國戰敗,不但阿爾薩斯和洛林要還回去,德國還要割地賠款,承擔1320億金馬克的賠款,相當於今天的4000多億美元。

但是,造成幾千萬人傷亡的戰爭要由誰負責呢?同盟國當然是把整個戰爭的罪責,歸在了戰敗國德國頭上。甚至《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是戰犯,說他侵犯了國際道德和條約的聖潔性。但注意,只是規定,並沒有經過審判。

至於被宣佈為戰犯的威廉二世,後來逃到了荷蘭,而荷蘭人又拒絕把他交給戰勝國,最後這件事不了了之。而且在學術界,不要說威廉二世有沒有罪,就連德國要不要為一戰負全責,也存在相當大的爭議。

但二戰捲入的國家之多,平民傷亡之慘烈,促使人類開始重新思考戰爭。於是同盟國最終有一個基本共識,就是人類必須想辦法,避免世界大戰再次爆發,謀求永久和平。戰犯審判被當作保衛和平的必要手段,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戰爭罪犯進行審判。

但因為沒有先例,所以一切的法律基礎、起訴的依據、罪行的適用,都要從頭構建。

回到當時的歷史背景,最大的挑戰有三點:

第一, 審判戰犯沒有先例可依循,法庭怎麼組織?誰當檢察官?誰當法官?依據什麼程式?

第二, 各國法律傳統不一樣,四個戰勝國,英國、美國是判例法傳統,法國、蘇聯卻依成文法傳統,那以誰的法律原則為准?

第三,納粹的很多行為,在德國本國是能找到法律依據的。比如對猶太人的打擊,根據的就是1935年制定的《紐倫堡法案》。再比如,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開戰,不管有沒有理由,一直被認為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

那怎麼辦呢?

③紐倫堡審判留下的遺產
沒法庭可以臨時組建法庭,那怎麼保證法庭本身的合法性呢?1945年,四個戰勝國先簽了一個控訴和懲罰戰犯的協議,然後通過了《國際軍事法庭憲章》,這算有法律依據了。那為什麼在紐倫堡?

因為納粹在這裡崛起,排猶法案也在這裡通過,紐倫堡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

審判過程我不細講了,給你一組數據:紐倫堡審判持續時間超過10個月,審判檔有70卷,總共126,897頁;戰犯主要是納粹德國的領導人,審判結果:12人判絞刑,3人終身監禁,4人有期徒刑,還有3人居然無罪釋放。

紐倫堡審判的歷史評價極高,甚至被一些法學家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審判”。它偉大在哪裡呢?

首先,審判是法律理性的勝利。二戰勝利後,戰勝國處於絕對強勢,而且各國人民對納粹充滿仇恨,這個時候居然採取公開審判,讓證據說話,甚至允許律師給罪大惡極的納粹戰犯辯護。在復仇和理性面前,選擇了理性,這就是文明的進步。

而更重要的是,審判留下了豐富的遺產。

比如戰爭罪和反人類罪,都是紐倫堡法庭創制的新罪名。按照1950年12月12日,聯合國大會公佈的《紐倫堡原則》,一共有七條。我總結下來有兩點特別重要:
第一,主權國家發動侵略戰爭是違法的。
第二,個人也是國際法的主體。不管是國家元首還是軍隊總司令,如果隨意侵略他國、屠殺平民,即使他的行為沒有被他的國家所禁止,但依然違背了國際法,要受到法律制裁。

紐倫堡留下的這些原則,奠定了現代國際法的基礎,冷戰後成立的國際刑事法庭,比如聯合國前南國際法庭、盧旺達國際刑事法庭,以及國際刑事法院等,都繼承了紐倫堡的遺產。

而且保護少數族裔、弱勢人群、尊重人權的觀念,也從紐倫堡開始成為人類的普遍共識。今天這些觀念,已經成為文明社會的標誌。

雖然後來人們對紐倫堡審判不乏批評和質疑,比如批評參加審判的法官和檢察官都是美蘇英法四國派的,缺少平衡和中立的聲音。

但我們不應該忘記,力主審判的美國首席檢察官羅伯特·傑克遜寫給杜魯門總統的那封信,他說:“舉行紐倫堡審判,是為了把納粹的所作所為公之於眾,否則,他們的罪行總有一天會被遺忘。”

5.補充說明:
①如果 1天內有要逛Nuremberg 多間展館(有列在 museums.nuernberg.de),在買票時記得說要 +3歐 升級成日票(Upgrade day ticket for all municipal museums)
②600號法庭,每日1030、1200、1330、1500、1630,有讓人嘆氣的 15分鐘投影回顧
③人間煙火,未完待續~~

FB圖文版:

寫給有要來"德國 3大文明地標"的朋友參考2~~

 寫給有要來"德國 3大文明地標"的朋友參考~~


1. 德國 3大文明地標(參考 wiki 名稱說明)
①科隆主教座堂(德語: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也稱科隆大教堂
②路德城維滕貝格(德語:Lutherstadt Wittenberg),通稱維滕貝格(Wittenberg),小菜稱維滕堡教堂
③紐倫堡審判(英語:Nuremberg Trials,德語:Nürnberger Prozesse,或稱紐倫堡大審)

2.維滕堡教堂 交通:
①DB ICE 1等座:從柏林Berlin Hbf → Lutherstadt Wittenberg,約 41~43分;或從萊比錫Leipzig Hbf → Lutherstadt Wittenberg,約 28~30分
②49歐月票:從Lutherstadt Wittenberg 換乘 BUS 300、301、X2等 → Wittenberger Marktplatz,約 13~18分;或換乘 RB → Altstadt + 步行 → Wittenberger Marktplatz,約 10~16分
③散策:Lutherstadt Wittenberg → Luther 1517 - Wittenberg 360 ° → Lutherhaus Wittenberg → Altstadtsilhouette → Melanchthonhaus → Stadtkirche St. Marien zu Wittenberg(城堡教堂) → Wittenberger Marktplatz →Schlosskirche Lutherstadt Wittenberg(諸聖堂),閒逛時間約 60~120分

3.維滕堡大教堂 故事(參考得到app 林楚方 文明地標30講 & 世界這麼大,帶你去看看):
①史上最牛的公開信
維滕堡是一座德國中東部的小城,離柏林不遠。從維滕堡火車站出來,一眼就能看到一個寫滿觀光路標的指示牌,上面一半地標都和馬丁·路德有關。維滕堡你可能不熟,但馬丁·路德這個人肯定不陌生。說到這兒你大概猜到了,我們接下來說要的內容跟宗教改革有關。

要帶你去的地方,是小城中心的城堡教堂,有的地方也叫它諸聖堂。經歷過重建,和 500年前相比,教堂最大的變化就是一扇側門從木頭的變成了青銅的,被一道黑色鐵柵欄圍起來,門上密密麻麻刻著文字。這段文字,就出自馬丁·路德之手。

時光倒回到1517年10月31日,據說這些字最初寫在羊皮紙上,被路德神父用錘子釘在門上,後世人們把它叫作《九十五條論綱》。你可以把它看成一封公開信,就是這封信,拉開了現代世界的帷幕。

我猜,路德當時恐怕也沒有想到,自己貼在教堂門上的一張紙,竟然引發了基督教的大分裂。問題真有這麼嚴重嗎?先說說這封公開信。

它原來的名字叫《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贖罪券你大概聽說過,它起源於十一世紀,最初跟苦行贖罪的基督教思想有關。

到了十三世紀,教廷有了理論創新,聲稱耶穌為世人贖罪做了無限功德,聖母和聖徒的功德也超出了拯救他們自己靈魂的所需,這些多餘的功德都放在天國的巨大寶庫裡,教皇可以把它轉讓給信徒。

到了教皇本篤十二世,居然開始給人間的罪行明碼標價,後來甚至還出現教皇為了斂財大量印製贖罪券,雇人推銷叫賣的事。

前後幾百年,贖罪券發展到這個樣子,連教會內部的人都看不下去了,比如馬丁·路德。路德是什麼人?他不光是神父,還是神學博士兼大學教授。於是他在城堡教堂的門上,貼出了這封公開信,反對贖罪券的功效被過分誇大。路德自己也沒想到,這竟然會導致一場巨大變革的到來。

提醒你,雖然馬丁·路德後來創立了基督教的路德教派,但你千萬別把《九十五條論綱》當作搞分裂的戰鬥檄文。

其實你今天去讀《九十五條論綱》原文,會發現路德的措辭相當溫和,幾乎類似於咱們中國的“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他只是希望教會能取消贖罪券,並沒有反對教皇的言論。而且他遵守當時的學術規範,信是拿拉丁文寫的,一般老百姓根本看不懂。

再說,維滕堡也只是個小城市,路德當時不過是個基層神父,這封信最多也就相當於給總部諫言、提意見。它怎麼引發了後來那麼大的震盪呢?

②基督教世界的大分裂
說到底,路德只是壓斷駱駝脊樑骨的最後一根稻草,歐洲社會苦教會久矣。怎麼個苦法?

第一,老百姓為經濟負擔苦。本來中世紀初期生產力落後,教會需要生存,人們也離不開教會的關照和引導,贍養教會也就逐漸變成了義務。

但發展了將近1000年,教會已經積累了大量世俗財富,變得越來越腐敗。作為教會主要收入來源的什一稅,更成了人們不滿和抵制的主要目標,再加上贖罪券的負擔,情緒可謂“一點就著”。

第二,“異端思想”苦。教會擁有《聖經》獨家解釋權,誰敢跟它不一致就是異端。十三世紀的反對異端運動帶來了極大的社會恐怖,宗教裁判所燒死布魯諾這種事,曾經大規模發生過。被迫害的,不但有女巫和魔法師,也有獨立思考的知識份子。

第三,國王也苦。中世紀歐洲的國王也很悲催,王位合法不合法,教會說了算,教會不給他加冕,他就得位不正。膽敢反抗會更慘,教會會把他開除教籍,身邊的人立馬會跟他劃清界限,老百姓也不交稅,國王就沒法當了。

最著名的是德皇亨利四世,為求得教皇的原諒,在冰天雪地裡光著身子跪了幾天幾夜。想想看,憋屈吧?

各個階層都苦,各種不滿情緒不斷積累,大家只是敢怒不敢言。突然,馬丁·路德貼出這麼一篇充滿學術味道的辯論帖,當然很容易受到各個階層的贊同。

我還要提醒你一個技術背景,馬丁·路德貼出《九十五條論綱》是在1517年,這時候離古騰堡發明現代印刷技術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德意志地區的印刷業尤其發達。於是不到兩個星期,這篇文章就傳遍了德意志地區;又不到兩個星期,散佈到整個西歐,翻譯成了多國語言。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開始失控了。由於《論綱》在西歐的瘋狂傳播,贖罪券銷量驟減,破了主教的財路,這下路德被告到了羅馬教廷。在公開審判的辯論中,路德雄辯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進一步觸發了人們對教會的不滿,加速了自己思想的傳播,由此他跟羅馬教廷漸行漸遠。

路德後來開宗立派,發展出路德教派,核心思想四個字,“因信稱義”。什麼意思呢?簡單說主要是兩條:

第一,強調《聖經》的最高權威,它是信仰的唯一源泉和準則。
第二,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每個基督徒在教會中都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

後來路德又補了一刀,《聖經》之前在歐洲都是拉丁語版本,一般老百姓根本看不懂。他乾脆把《聖經》翻譯成德文,又借助當時新發明的印刷機的力量,很快,《聖經》就大大普及了。

這對教會來說太致命了,教會能合法存在、合法斂財,就是因為它充當了上帝和信徒的仲介,壟斷了對《聖經》的解釋權。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聖經》直接跟上帝聯繫,教會還有什麼用?走向分裂是必然的。

在當時的環境下,對教會不滿的不止路德一個人。於是受到他的激發,各種新教教派紛紛成立。你可能對什麼路德教派、加爾文教派、清教這些名詞不是太分得清,簡單梳理一下:
.路德在維騰堡創立了路德宗,活躍在德意志地區;
.受路德影響,加爾文在瑞士開創了加爾文宗,在瑞士、荷蘭、英國影響最大;
.英國又比較特殊,國王和教皇鬧掰也搞新教改革,成立了“國教會”,屬於新教;
.那清教徒是什麼呢?是英國新教中最虔誠的一撥人,被其他教徒排斥,他們中的一批人就跑到美洲,建立了美國。

措辭溫和、充滿書生氣的《九十五條論綱》引發的僅僅是教會的分裂嗎?遠不止於此。

③為什麼這裡是現代世界的起點
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主任伊藤穰一有本新書叫《爆裂》,他提出一個觀點:湧現大於權威。

用這個觀點看宗教改革:改革之前,歐洲社會是以教會為中心,構造的自上而下的權威體系;改革之後,教會的權威被摧毀了,每個人都有權自下而上地和上帝交流。

這個湧現的過程,最終帶來了整個社會結構的突變。

一方面,因為反對贖罪券和什一稅,大量被教會壟斷的財富回到了世俗社會,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且我們知道,原始基督教教義歧視富人,所謂富人進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而新教認為,人間財富都是上帝的,你賺錢不是為自己,是為了幫上帝保管財富,賺錢越多就越能榮耀上帝。

這一解釋可不得了,本來賺錢就是人的天性,新教還賦予它信仰的力量,那還不拼命賺錢。但你要注意,真正的資本主義精神是只賺錢不享受。

你中學學過葛朗台的故事吧?這樣你就能夠理解,為什麼葛朗台有那麼多錢但一個子都捨不得花,他就是新興資產階級。你可以討厭他,但資本主義大發展,需要的恰恰就是這種努力賺錢但很少消費的人。馬克思·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方面,宗教改革打破了教會的精神壟斷,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人文主義、科學精神也隨之得以成長。

5.補充說明:
①人間煙火。未完待續~~


FB圖文版:

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museum neues weimar

 museum neues weimar


-----以下來自ChatGPT-----

德國Weimar的Neues Museum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博物館,收藏了眾多文化和藝術寶藏。以下是一些值得欣賞的作品:

1. 阿爾布雷希特·杜勒的木刻畫:博物館擁有德國藝術家阿爾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的一系列木刻畫,包括著名的「Praying Hands」和「Melencolia I」。

2.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畫作: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是包豪斯學派的創始人之一,他的一些畫作和設計作品展示了現代主義藝術的精髓。

3. 威廉·冯·坦科的畫作:坦科(William von Tacke)是一位重要的德國畫家,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紀晚期的浪漫主義風格,如《Tischgebet》和《婦女在森林中》。

4. 雷欽斯坦的展品:博物館中展示了德國詩人弗朗茨·雷欽斯坦(Franz von Reberstein)的一些文學作品,包括詩歌和手稿。

5. 古典雕塑:Neues Museum還擁有許多古典雕塑,包括希臘和羅馬時期的作品,如維納斯·米羅和帕特羅克洛斯。

這些只是Neues Museum中的一部分作品,你可以在博物館中探索更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和文化寶藏。請注意,博物館的展品可能會有變動,建議在參觀前查閱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以確認當前的展覽和作品。

FB圖文版:

bauhuas museum weimar

 bauhuas museum weimar


-----以下來自ChatGPT-----

魏瑪的包豪斯博物館(Bauhaus Museum Weimar)是一個向包豪斯學派致敬的地方,這個學派對現代設計和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在博物館中值得欣賞的一些作品:

1. 包豪斯學派藝術品:博物館擁有大量的包豪斯學派的藝術品,包括油畫、素描、版畫和攝影作品。這些作品展示了包豪斯的獨特風格和設計原則,如功能性、簡約和實驗性。

2. 設計和建築圖紙:您可以看到許多包豪斯建築和設計項目的圖紙和模型,這些圖紙展示了他們的構想和革新性設計。

3. 工藝品和工業設計:包豪斯學派強調融合藝術和工業,博物館展示了一系列工藝品和工業設計,如家具、燈具、陶瓷和紡織品。

4. 學派成員的作品:包豪斯博物館收藏了來自包豪斯學派成員的藝術品,包括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弗朗茨·冯·斯圖克、畢奧·馮·柯勒和其他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5. 特展:博物館經常舉辦特展,探討包豪斯運動的不同方面,這些展覽為您提供了更多深入了解包豪斯的機會。

這個博物館是一個探索包豪斯學派歷史和影響的絕佳場所,讓您能夠欣賞到這一運動的藝術和設計作品。請查看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以了解當前的展覽和開放時間。

FB圖文版:

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Museum der Bildenden Künste Leipzig

 Museum der Bildenden Künste Leipzig


-----以下來自ChatGPT-----

萊比錫的"Bildermuseum"(又稱為Leipzig Museum of Fine Arts)是一個充滿精彩藝術品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在這個博物館中值得欣賞的作品:

1. 文藝復興時期畫作:博物館擁有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包括達·芬奇、拉斐爾、提香和博蒂寧等大師的作品。您可以欣賞到這些大師的精湛技巧和藝術風格。

2. 德國表現主義畫作:這個博物館擁有豐富的德國表現主義畫作,包括莫迪利亞尼、艾克斯基羅、奧圖·穆勒和其他著名藝術家的作品。這些畫作反映了這一時期的藝術運動和情感。

3. 現代藝術:博物館也展示了現代和當代藝術,包括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作品代表了不同的風格和技巧,使您可以探索當代藝術的多樣性。

4. 收藏的多樣性:博物館還擁有來自不同時期和風格的藝術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和其他媒介的作品。這使您可以欣賞到多元化的藝術創作。

5. 特展:博物館經常舉辦臨時展覽,主題包括不同時期和藝術流派。這些特展為您提供了更多的藝術探索機會。

博物館的藏品非常豐富,涵蓋了多個時期和風格,因此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深入探索不同的展覽和作品。請查看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以瞭解當前的展覽和開放時間。

FB圖文版:

Futurium@Berlin

 Futurium@Berlin


-----以下來自ChatGPT-----

柏林的Futurium是一個未來主義科技和文化中心,提供了許多引人入勝的展品和體驗。以下是一些在Futurium中值得欣賞的作品和展覽:

1. "未來城市"展覽:Futurium的未來城市展覽探討了城市規劃、永續性和創新的主題。您將看到有關智慧城市技術、城市綠化和未來居住環境的創新概念。

2. "未來人類"展覽:這個展覽關注人類的未來,包括基因工程、生命延續、生命品質和健康。您可以了解當前和未來的醫學和生物科技的發展。

3. "未來科技":探索科學、技術和工程的最新進展,包括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數字創新。這些展示將讓您了解當今和未來的科技趨勢。

4. "未來藝術":Futurium也融合了藝術元素,展示了藝術如何反映和啟發未來的想像力。這些藝術作品可能會引發您對未來的深思。

5. 互動體驗:Futurium通常提供互動體驗,例如虛擬現實和實驗室,讓您可以親身參與未來科技和創新的項目。

這些都是Futurium的一部分,這個地方旨在啟發對未來的思考和創新,因此您可以期望看到許多引人入勝的展品和展覽。請確保在參觀前查看Futurium的官方網站,以獲取當前的展覽和活動信息。

FB圖文版: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Altes Museum@Berlin

 Altes Museum@Berlin


-----以下來自ChatGPT-----

柏林的阿爾特斯博物館(Altes Museum)擁有豐富的藝術和文化藏品,特別是古代藝術方面。以下是一些在博物館中值得欣賞的作品:

1. 希臘和羅馬古代藝術:博物館擁有一個豐富的希臘和羅馬古代藝術收藏,包括雕塑、陶器、壁畫和金屬工藝品。您可以看到希臘的瓶子和羅馬的雕像等作品。

2. 埃及藝術:博物館擁有眾多古埃及藝術品,包括法老陵墓的遺物、石刻品、木乃伊和金屬製品。這些展品提供了對古埃及文化和藝術的深入了解。

3. 雕刻品:博物館擁有精美的古代雕刻品,其中包括大理石雕像和浮雕,展現出古代藝術家的精湛技巧。

4. 古代金屬工藝品:您可以欣賞到博物館中的古代金屬工藝品,包括鎏金銅器、青銅器和金屬製飾物。

5. 印刷品和古代書籍:阿爾特斯博物館還擁有印刷品和古代書籍的收藏,其中包括珍貴的手稿和印刷本。

這些只是博物館中的一部分展品,您可以根據您的興趣深入探索不同的收藏領域,並欣賞這些珍貴的藝術品。請注意,作品的展示可能會有變化,建議在參觀前查看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以確保您可以欣賞到您感興趣的作品。

FB圖文版: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寫給要來德國自助洗衣 WaschSalon,兼藥妝 dm 退稅的朋友參考

寫給要來德國自助洗衣 WaschSalon,兼藥妝 dm退稅的朋友參考

1.德國自助洗衣
①google 搜尋 WaschSalon,找附近評價有 4星 以上的就可以衝了
②自助洗衣 1桶 4.5 ~ 11.8 歐,時間約 40~60 分
③自助烘衣 每 10 分 1.5 歐
⑤如果沒自備洗衣劑,每次收費 0.7 歐,建議可以自備洗衣粉(精),不要用洗衣球

2.藥妝
①google 搜尋 dm,就可以找找自助洗衣或住宿附近的藥妝,邊洗邊買
②據鄉民說:最划算超值的就屬發泡錠 1大根只要 0.5 歐,台灣差價 6~10 倍
③再來就是 Balea 的各類產品,價格從 1~5 歐,都是小巧好用

3.退稅Tax Refund(Free)
①dm 退稅是讓小菜覺得最蝦的,德國買超 50 歐就能退稅(記得購物前,就要先說要辦退稅,不然店員可能不會理你),但 dm 要出境時先去海關蓋章,下回 3 年內再入境,才能拿蓋章收據到店裡去退現金或扣抵= =有些區域蓋章還要收手續費,請看鄉民分享~~
②dm 要嘛自己為了退稅再飛一次德國,要嘛拜託別人順路來德國退稅,總之覺得這退稅很不科學就是
③去德國藥局買買買(如百靈油),就要到機場去退稅,但退稅櫃台會依據不同退稅額收取不同手續費。。看完鄉民分享,感覺整個歐洲退稅就是滿滿的坑啊,到處扣錢或製造不方便@~@


FB圖文版:

Humboldt Fourm@Berlin

Humboldt Fourm@Berlin

-----以下來自ChatGPT-----

柏林的洪堡論壇(Humboldt Forum)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建築,內部展示了各種令人驚歎的作品和展覽。您可以在那裏欣賞到:

1. 伊莎貝拉和阿爾弗雷德·赫姆勒-圖克收藏:這個展覽展示了來自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眾多藝術品和文化遺產,包括雕塑、面具和裝飾品。

2. 世界文化:在這一部分,您將看到各種世界文化的展示,涵蓋了從歐洲到亞洲和非洲的多樣性。這裏有世界各地的手工藝品、繪畫和文化展示。

3. 布蘭登堡門:這是柏林市的象徵之一,也是洪堡論壇的一部分。您可以欣賞到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以及其周邊的壁畫和裝飾。

4. 臨時展覽:洪堡論壇還會不斷推出各種臨時展覽,內容涵蓋藝術、歷史和文化等各個領域。您可以查看當前的臨時展覽,瞭解有哪些精彩內容。

這裏有很多不同的文化和藝術展示,滿足各種興趣,所以可以根據您的興趣選擇欣賞哪些作品。


FB圖文版:

Schloss Charlottenburg @ Berlin

Schloss Charlottenburg @ Berlin

-----以下來自ChatGPT-----

夏洛特堡宮(Schloss Charlottenburg)是德國柏林一座宏偉的巴洛克宮殿,是柏林最重要的皇家宮殿之一,也是保存完好的文化遺產。 以下是值得欣賞的夏洛特堡宮內的一些重要作品和景點:

舊宮(Altes Schloss):宮殿的舊部分是最古老的,其中包括勃蘭登堡大選侯佛里德里希·威廉的寢宮,富有巴洛克裝飾風格。 欣賞內部的壁畫、天花板畫和宮殿家具。

新宮(Neuer Flügel):這個宮殿的新翼是後來的擴建,展示了更多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的藝術品,包括瓷器、雕塑和家具。

宮殿花園(Schlossgarten Charlottenburg):宮殿花園是一個壯觀的巴洛克花園,有精美的雕塑、噴泉和湖泊。 夏季時,花園中的花卉和灌木叢盛開,提供一個宜人的漫步場所。

中國房間(Chinesisches Haus):位於宮殿花園中的中國房間是一座精美的巴洛克式茶亭,外觀仿照中國風格,內部是精緻的中國瓷器和裝飾。

宮殿的畫廊:宮殿內展示了許多繪畫、肖像和裝飾藝術品,包括巴洛克畫作和皇室肖像。

壁毯室(Tapetenzimmer):這個房間裝飾有宮殿內最宏偉的壁毯,展示了壯觀的巴洛克裝飾和設計。

宮殿的音樂廳:這個音樂廳是宮殿內的壯麗場所,曾舉辦過皇室音樂會和宴會。

宮殿的劇院(Schlosstheater Charlottenburg):這座劇院是德國最古老的宮殿劇院之一,仍然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表演。

夏洛特堡宮內的作品和景點豐富多樣,展現了巴洛克和洛可可時期的藝術和文化。 這座宮殿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普魯士歷史和皇室生活的機會,也是柏林一個迷人的旅遊目的地。


FB圖文版: